网站首页  要闻动态  育人典型  课程思政  志愿服务  理论园地  他山之石 
理论园地
 网站首页 
 要闻动态 
 育人典型 
 课程思政 
 志愿服务 
 理论园地 
 他山之石 

当前位置: 首页>>三全育人>>理论园地>>正文

 
高校心理育人的现状和路径探析
2020-08-18 16:34  

一、引言

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“三全育人”,即“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”,以此为契机助力高校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。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》指出,心理育人作为高校“十大育人体系”之一,要大力促进心理育人,深入构建教育教学、实践活动、咨询服务、预防干预、平台保障“五位一体”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。同时,《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》指出,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,构建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,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。本文通过对高校心理育人现状的考察和思考,对高校心理育人的有效实施路径进行探析。


二、高校心理育人的内涵和现状

高校心理育人的概念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“三全育人”的基础上提出的,意指高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来培育人才。具体地说,高校心理育人指的是高校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情况下,通过课程教育、校园文化活动、服务管理等多种方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,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解惑和疏导,开发心理潜能,提升心理品质,完善健康人格。

高校心理育人在高校学生教育工作中有着其特有的功能,能够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、完善大学生人格、开发大学生潜能、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。当前,高校心理育人仍存在一些问题,如组织机构不够完善、工作团队专业性欠佳、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相对狭隘、工作形式陈旧且形式化和各方合力尚未形成等。


三、高校心理育人的变革思考

(一)思考高校心理育人的工作重点与难点,提高心理育人实效

第一,要正视高校心理育人观念的转变,服务对象为全体大学生;第二,要重视高校心理育人目标的变化,要与其他育人体系紧密联系。第三,要加强高校心理育人体制的设置,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、人员配置、奖惩方案等。

(二)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,开展针对性的育人策略

我们必须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,有针对性地展开高校心理育人策略。抓住几个重要时间点做好心理育人工作,如入学第一天、入学第一周、入学第一个月、入学第一个学期、入学第一年等几个阶段,在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,助力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。

(三)把握时代潮流和变化,接受新媒体时代心理育人的挑战

一方面,新媒体为高校了解和贴近学生提供了互动和交流的平台,这是机遇;另一方面,新媒体的开放性、虚拟性、多元性等特征,使得大学生接收的信息复杂化,这是挑战,若运用不当新媒体反而会成为高校心理育人的阻碍。

(四)将高校心理育人积极化,开展积极心理育人

应该立足于“育人”的目标,大力开展高校积极心理育人,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。高校在进行学生心理问题普查的同时,可同时进行学生的幸福指数大数据分析,坚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理念,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课程和活动。


四、高校心理育人的路径探索

(一)完善高校心理育人的组织机制建设

在“三全育人”视域下,秉承着十大育人体系“一体化”的工作统筹,全力完善高校心理育人的组织机构建设。第一,建立完备的组织机制建设,明确目标、制定计划、实施监督,有条不紊地进行。第二,加强高校心理育人的制度建设,将实施路径和问题制度化,做到有法可依、有据可查。第三,落实好相应的服务保障,如工作场地、经费支持等。第四,在实践中摸索反思,在探索中寻求进步。

(二)建立高校心理育人专业团队,强化团队专业水平

一支人员配备齐全的高校心理育人团队,需要包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、学生工作队伍、全体教师队伍以及朋辈心理队伍。首先,做好团队建设的规范化,加强高校心理育人团队的制度建设;第二,做好团队建设的专业化,加强团队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培训;第三,做好团队建设的落地化,不仅需要“自上而下”的推进,更需要“自下而上”的反馈。

(三)构建高校心理育人体系,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和方案体系

以预防为主、重点关注、全程跟进,建立学校、院系、班级、宿舍“四级”预警防控体系,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,建立转接诊疗机制,提升工作前瞻性、针对性。首先,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普及,做好心理问题的预防;第二,做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点关注工作,关注重点学生、重大事件、重要时间等;第三,全程跟进心理育人工作,根据心理危机情况进行有效干预、心理辅导或短期治疗。

(四)改革高校心理育人形式,夯实基础的同时注意创新

高校心理育人要求的提出,优化了高校的教育思路,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要注意创新。第一,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育,将更多的课程重点放在实践转化上,即将重点从“是什么”和“为什么”上转化到“怎么做”上;第二,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的主体作用,强化“助人自助”的观念;第三,注重新时代下的媒体舆论监管力量,做好网络心理育人。

(五)整合高校心理育人资源,形成心理育人“一体化”

第一,统一各个认知层面的“一体化”,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管理部门、学校和院系各司其职、同心协力;第二,机构建设组织的“一体化”,完善高校心理育人的组织体系、制度体系、培训体系的建立和融合,同时加强学校、家庭和社会的联系融合;第三,育心与育德的“一体化”,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辅相成;第四,十大育人体系的“一体化”,充分发挥心理教师、思政队伍、专业教师等全体教职工力量,形成育人合力。


五、结语

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和新要求,是对传统的教书育人、管理育人、服务育人理念的完善和发展。在“三全育人”模式下,高校应立足于“立德树人”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,思考与发现当前高校心理育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有针对性地创新高校心理育人模式,融合高校育人体系,实现高校育人“一体化”,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,促进师生共同发展,形成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育人的高校心理育人的新时代格局。


关闭窗口


版权所有 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

地址:湖南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邮编:416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