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学与统计学院
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
(2022届)
2022年12月
学院简介
数学与统计学院是吉首大学最早创办的院系之一,肇始于1958年建校之初的数学专业。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系、统计系、金融工程系、高等数学教学部,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、统计学、金融工程、等3个本科专业,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数学学科为一流培育学科,拥有数学、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教育学(学科数学方向)专业学位硕士点。64年来,学院为国家尤其是大湘西地区培养了15000余名高素质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,校友遍布海内外。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346余人、研究生134人。
学院共有教职工55人,其中教授15人、副教授20人,博士22人,硕士生导师45人(含兼职导师),芙蓉学者1人、湖湘青年英才1人、省121创新人才1人、省青年骨干教师8人,应用数学教学团队和统计学教学团队为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。近年来,公开发表SCI/EI收录论文150余篇,其中ESI1%高被引论文5篇;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,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,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、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,湖南省自然科学一、三等奖各1项、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,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,学科综合实力居省内同类高校先进行列。
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,与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交流关系,建立了与中山大学、中南大学、湖南师范大学本科生联合培养机制。在办学实践中,注重学生应用、创新能力的培养,铸造了“尊师、守纪、团结、奋进”的学院精神,形成了“勤奋、严谨、求是、创新”的学风。近年来在国际数学建模竞赛、全国数学建模竞赛、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、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国际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6项,国家一等奖15项,二等奖36项,湖南省一、二、三等奖100余项。
面向未来,数学与统计学院秉承“以人名校,以业报国”的校训,按照“突出重点、整体推进、协调发展、彰显特色、服务地方”的发展思路,朝着“把数学和统计学学科建设成为湖南一流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,提升金融学办学实力”的办学目标奋力迈进!
一、毕业生基本情况
(一)毕业生规模
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2届共有本科毕业生247人。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(s)专业毕业生116人,占46.96%;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86人,占34.82%;统计学专业毕业生45人,占18.22%;如图1.1.1所示。
图1.1.1 各专业毕业生人数占比
(二)毕业生结构
1、性别构成
学院共有本科毕业生247人。其中男生84人,占34.01%;女生163人,占65.99%;如图1.2.1所示。
图1.2.1 毕业生性别结构
2、城乡生源分布
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247人,城镇户口毕业生79人(其中城镇往届8人,城镇应届71人),占31.98%;农村户口168人(其中农村往届17人,农村应届151人),占68.02%,详见图1.2.2。
图1.2.2 毕业生城乡生源分布
3、生源地分布
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247人,其中湖南省生源200人,占80.97%;非湖南省生源47人,占19.03%; 详情见图1.2.3。
图1.2.3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
4、毕业生家庭情况
从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的家庭情况来看,非困难毕业生人数170人,就业、家庭困难和残疾本科毕业生1人,原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28人,家庭经济困难的毕本科业生11人,如图1.2.4所示。
图1.2.4困难毕业生统计表
5、少数民族毕业生分布
学院2022届毕业生中含少数民族43人,占总数的17.41%,分别为:土家族16人,苗族9人,回族、藏族各3人,白族、侗族、瑶族各2人,壮族、彝族、锡伯族、维吾尔族、藏族、布依族各1人。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由汉族和13个少数民族组成,以汉族为主。详情见图1.2.5。
图1.2.5 少数民族毕业生分布
(三)毕业生就业率情况
就业统计截止2022年12月20日,学院最终就业人数231人,就业率为93.52%,其中就业72人,占比29.15%;灵活就业115人,占比46.56%;升学44人,占比17.81%.具体如图1.3.1所示。
图1.3.1 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
1、2022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
图1.3.2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
详见图1.3.2,截止2022年12月20日,学院2022届数学与应用数学(s)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5.69%,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1.86%,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86.67%。
2、毕业生分户口类别就业率
学院2022届城镇户口毕业生79人,就业率92.41%,农村户口毕业生有168人,就业率94.05%。详见表1.3.3/1.3.4。
图1.3.3 城镇生源毕业生就业率
图1.3.4 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
3、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
学院2022届汉族毕业生204人,就业率94.61%,少数民族毕业生43人,就业率为88.37%。详见表1.3.5/1.3.6。
图1.3.5 汉族毕业生就业情况
图1.3.6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
4、毕业生分生源地就业率
从学院毕业生回生源地的就业率情况来看,安徽、河北等地的本科毕业生回到生源地可以实现100%就业,图1.3.7中部分省份的毕业生回到生源地就业率较低,主要是由样本容量较小所造成的。
图1.3.7 2022届毕业生分生源地就业率
(四)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
1、就业去向分布
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传统就业率占29.15%,灵活就业率占46.56%,继续深造占17.81%,待就业占6%。详见图1.4.1。
图1.4.1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图
2、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类别分布
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中,最多的是教育单位,占48.94%;其次是金融业,以及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分别占23.94%、10.10%。详见表1.4.2。
图1.4.2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
(五)未就业毕业生情况
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三年,给全国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挑战,特别给民族地区高校吉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就更大,经过学院师生员工的一致努力,截止2022年12月20日,学院247名本科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231人,就业率为93.52%。但截止目前仍有16名毕业生未就业。针对未就业毕业生的情况,学院高度重视,仍安排专人及时跟踪、及时指导,毕业离校就业指导不断线,就业全过程进行“一对一”帮扶。通过QQ、微信等多种渠道推送就业信息,同时,线上进行就业指导服务,目前为止,实现了原建档立卡户100%就业的目标。
未就业16人目前的基本情况,继续报考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的有6人,占未就业人数的37.50%;准备二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9人,占未就业人数的56.25%;继续求职的1人,占未就业人数的6.25%。
二、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
(一)毕业生问卷调查情况
2022年9月至10月,学院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电话抽样跟踪调查、回访,发放调查问卷247份,有效问卷215份,占毕业生总数的87.04%。
1、抽样调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
(1)就业单位性质分布
抽样调查的215名毕业生中,直接派遣就业的19人,占7.69%;灵活就业(包括企业单位)的165人,占66.80%;继续深造或出国的44人,占17.81%。
(2)毕业生月收入分布
抽样调查的毕业生215人中,月收入在5500元以上的128人,占抽样人数的59.54%。详见表2.1.2.2。
月收入 单位 性质 |
3000元以下 |
4500-5500元 |
5500-6500元 |
10000元以上 |
机关单位 |
- |
47 |
46 |
- |
事业单位 |
- |
40 |
45 |
- |
企业单位 |
- |
- |
35 |
- |
其他 |
- |
- |
- |
2 |
表2.1.2.2抽样毕业生月收入情况
(3)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评价
抽样调查的毕业生215人中,对目前就业单位“很满意”的168人,占抽样人数的78.14%;“比较满意”的有35人,占抽样人数的16.30%;“凑合着干”的有10人,占抽样人数的4.65%;“不满意,还想调换”有2人,占抽样人数的0.93%。 综合以上数据的变化,在2021届毕业生的基础上,对就业单位满意度在调研人数上有上升趋势,对就业单位不满意的呈下降趋势,进一步说明当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更加满意,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认可也进一步加强。
(4)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
抽样调查的215名毕业生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评价总体向好。“很满意”的有198人,占抽样人数的92.09%;“满意”的有22人,占抽样人数的10.23%;评价为一般的5人,占抽样人数的2.32%。
通过调研发现。毕业生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呈上升趋势,进一步说明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毕业生认可度较高。
(二)用人单位问卷调查
2022年9月至10月,学院对用人单位进行了抽样调查,发放问卷100份,其中有效问卷80份。抽样调查的用人单位主要分布在湖南省,主要包括金融领域行业、事企业单位等。
1、抽样调查的单位分布
抽样调查有效单位共80家,其中私企55家,占有效抽样调查单位68.75%;事业单位10家,占有效抽样调查单位12.50%;国有企业15家,占有效抽样调查单位18.75%,样本比例基本与各类来校招聘单位的总体情况相符。
2、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
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、思想素质、文化素质、专业素质、身心素质、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总体较好,对学院2022届毕业生的总体比较较高。
3、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评价
学院高度重视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,在人才培养等方面,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回访的意见和建议,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工作也给予了较好评价。